今年年初,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“再造一個新廣東”。“新”的題中之義,自然涵蓋創新廣東。
而近日,廣東省委、省政府印發《廣東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》(以下簡稱“意見”)中也提到,要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,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,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,推進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攻關。
可以說,這是一次戰略與戰術層面的藍圖謀劃。
近幾年間,國家陸續在政策舉措方面推動向裝配式建筑、智能化工程建設裝備引導,并提出支持建筑業科研、推動新技術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等方向
戰略上,大力推動科技創新,加快切換經濟發展動力,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,是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選擇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四年以來,創新布局逐漸成形:構建了以廣深港、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為主軸,以港深莞、廣佛、澳珠為極點,其他城市協同支撐的“兩廊三極多節點”創新格局,珠三角、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逐步成勢。廣州科學城、廣州南沙科學城、松山湖科學城、佛山三龍灣科技城、佛山季華實驗室(廣東省首批4家實驗室之一)、光明科學城等串珠成鏈,挺起了大灣區創新發展的“中軸脊梁”。
正是在這樣的格局推動下,粵港澳大灣區如今已擁有50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、分布著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、超過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、10所QS世界排名前500的高校,逾200位院士定居粵港澳大灣區展開世界科技前沿領域的重大問題研究。專利授權量2021年超78萬件,年增長率高達40%……大灣區的科創成果也外溢到國內其他城市,更好發揮了中國經濟的“發動機”角色。
住博會現場,博智林機器人吸引觀眾目光
戰術上,意見要求,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。一是要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,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;二是推進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攻關,完善基礎研究穩定多元投入機制。
“推進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攻關”的典型代表,非佛山莫屬。
作為制造業大市,佛山對于市場需求可謂“春江水暖鴨先知”。所以,佛山不遺余力地加大科技攻關。季華實驗室、仙湖實驗室取得的多項成果迅速落地,質子交換膜技術應用于北京冬奧會期間的氫能大巴;以廣工大數控裝備研究院為代表的校地合作機構密集落地佛山,搭建了技術轉換平臺;美的空調深耕低碳化領域,布局下一代制冷技術。碧桂園則在智慧建造和建筑機器人新技術方向加碼,研發智能工廠機器人谷以及芯片,如今已有28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,服務覆蓋31個省份(直轄市、自治區)超650個項目,累計交付超2100臺次。
6月19日-21日,碧桂園集團旗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攜14款建筑機器人及BIM數字化軟件產品亮相以第二十屆中國住博會
其實,以需求刺激科技發展,是制造業的必然,也是佛山甚至廣東的優勢。有了制造業的需求,自然就有了應用基礎研究的廣闊舞臺,也有了無數企業打造創新體系的動力。
目前,廣東市場主體已突破1600萬,佛山市場主體也超過了130萬。圍繞佛山經濟發展、圍繞這些市場主體的創新建設,佛山一邊以“數改智轉”推動傳統產業升級,一邊以“招育并舉”發展壯大新興產業,這在規劃上早有跡可循:佛山“中部強核、東西兩帶、南北兩圈”產業格局中,“中部強核”強調的就是創新。
在中部創新高地的企業,也不負所望。佛山高新區2022年有20家企業上榜科技部“創新積分500”企業名單。例如,入選初創期創新積分企業的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,針對建筑機器人八大核心模塊實現了全覆蓋自主研發,其中導航、視覺、多機調度等技術填補了建筑機器人領域的空白,遞交專利有效申請超3000項,其中獲授權發明專利超1000項。
在建筑建造裝備領域,機器人成為亮點之一
科技創新的力量也發揮更好的經濟效益,據悉,博智林不同建筑機器人的使用可減少10%-50%的人工成本,平均可降低20%左右。6月19日-21日在中國住博會上亮相的測量機器人用3D點云技術提升數據精準度,一分多鐘就能完成房間數據收集,給后續打磨提供熱力圖指引;智能劃線機器人全自動高效劃線,劃線精度±3mm以內,約為傳統4-6人劃線班組的3.5倍;地磚鋪貼機器人十幾秒就完成了一塊磚的鋪貼,施工效率約為傳統人工的6倍;地坪漆涂敷機器人最大輥涂范圍可延展至3.8米寬,大幅度減輕工人作業強度。
這還只是佛山制造轉向智造的縮影。根據《佛山市科學技術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,提出了科技投入、科技產出、創新體系及自主創新能力四個細化目標。
不難看出,想要實現這樣的規劃目標,需要不斷加強企業創新體系建設。
——創新資源,關鍵在人、關鍵在企業。企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石性微觀主體,也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構成主體。相比高校、政府、社會大眾等創新主體,企業具有離市場最近,對市場需求反應最靈敏、場景痛點把握最全面,適應市場需求進行創新的愿望最強烈,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機制最靈活等突出優勢。例如,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場,2021年,我國建筑業總產值31.1萬億元,同比增長6.45%,但整體存在大而不優的問題。此外,根據數據,我國農民工的平均年齡已高達42.3歲,為歷史新高,而年輕人“搬磚”意愿逐漸減弱。這對傳統行業特別是建筑業來說,是個不小的挑戰。
博智林的建筑機器人在五年前就已看到這個痛點和發展潛力,研發出各類機器人“工友”,對推進智能建造、提升工程質量、提高施工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它們出現在多種應用場景:佛山順德鳳桐花園是全國7個項目開展智能建造試點工作的項目之一,也是博智林建筑機器人首個商業應用項目;4款博智林建筑機器人還在廣州白云站高質量地完成施工任務,是全國首批試用智能化建造機器人的鐵路站房建設項目。
外墻涂噴機器人
——創新成本,需要投入、需要減低。今年3月,佛山就召開全市企業家大會,發布《關于高質量推進制造業當家的行動方案》,真金白銀力挺制造業發展,也進一步從財稅、政策等方面支持企業牽頭重大科技創新任務、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平臺建設。從企業方面來說,加大對前瞻性、引領性的技術投入,也是重中之重。
——創新發展,要靠龍頭、要靠領軍。“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”,政府要進一步支持像博智林這樣的領軍企業,以數字技術創新突破、應用拓展和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賦能佛山以至大灣區產業高端化、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步伐。企業自身也要不斷培養領軍人物和科技人才,用更加靈活的體制機制來用好人才資源,同時,將科技更好地進行落地轉化。
企業創新體系的建設必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,這些成果也會惠及大灣區近億人口,正如意見提到的,到2027年,廣東高質量發展將實現新進步,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,人民生活水平也將顯著改善。
1月21日,碧桂園于港交所發布公告,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(證券代號:02007)于今天上午九時正起恢復買賣。據公告內容顯示,從2023年度業績及2024年中期業績可見,碧桂園經營業務有足夠的業務運作并且擁有相...
智通財經APP獲悉,碧桂園(02007)于24年3月底停牌,今日復牌后高開逾3%。截至發稿,漲3.09%,報0.5港元,成交額1142.15萬港元。消息面上,碧桂園公布,已達成復牌指引下的要求。1月21日上午9時正起恢復買賣。公司...
2025伊始,一些房企新一年的“求生仗”就已經開打了。1月9日晚間,碧桂園境外重組方案正式出爐,公布了包括與7家銀行達成共識、化債116億美元、加權平均借貸成本低至2%、債務最多延期11.5年等多項關鍵條款。而不...
境外債務重組提案達成關鍵共識,擬減少債務最多116億美元。1月9日晚間,碧桂園(02007.HK)發布公告,披露了境外債務重組及業務發展的最新情況。碧桂園已與由七家知名銀行組成的協調委員會達成共識,此提案構成進...